美容院非法打「水光槍」 記者臥底調查揭涉無牌行醫內幕

2016年 4月29日

摘要:
近年來,「水光槍」療程在香港美容界風靡一時,聲稱效果媲美敷千張面膜,吸引眾多女性消費者。然而,《香港01》記者深入調查後發現,許多美容院在沒有醫生監督的情況下,由不具醫療資格的美容師進行這種涉及注射的療程,涉嫌非法行醫。

記者親身體驗:
一名記者以388元購買了尖沙咀IPS International美容院的額頭透明質酸水光槍試做療程。在療程中,記者觀察到以下問題:

美容師承認水光槍與一般注射美白保濕針無異,但聲稱「唔使醫生打」。
美容師在敷麻醉膏前未詢問記者的病歷或藥物敏感史。
注射前未向記者展示注射物料或核實其成分。
美容師在沒有戴手套的情況下操作儀器。
療程結束後,美容師未提供詳細的傷口護理指引。


專家意見:
皮膚科醫生史泰祖指出,水光槍療程實際上是一種注射行為,應由註冊醫生進行。他強調,這種療程涉及刺穿皮膚並注入化學物質,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感染風險。此外,他質疑水光槍療程的效用和安全性,指出目前缺乏足夠證據支持其宣稱的效果。

法律問題:

根據香港法律,2013年起「注射」已被列為「醫療行為」,必須由本港註冊醫生執行。違者可能構成非法行醫,最高可被判處3年監禁及罰款10萬港元。衛生署回應稱,非醫生不應施行這類被界定為醫藥治療的程序。

業界情況:
有美容業內人士透露,許多美容院為節省成本,幾乎都不聘請醫生進行水光槍療程。他還指出,正版且適合臉部的透明質酸成本高昂,質疑坊間美容院以低價提供療程的做法。

警方行動:
調查期間,深水埗一間美容院因在無醫生監督下進行水光槍面部注射療程,被警方以涉嫌無牌行醫拘捕4人。這顯示了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

結語:
這次調查揭露了香港美容業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許多美容院為追求利潤,漠視法律規定和客戶安全,提供有潛在危險性的療程。消費者在選擇美容療程時應提高警惕,確保療程由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進行,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確保美容行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報導轉自 Source: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8586/水光槍熱潮-記者親身接受美容師注射-揭美容院涉非法行醫

學會提醒, 任何人士本身如非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 便不應施行應由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施行的醫療程序, 否則可能會因觸犯《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及《牙醫註冊條例》(第156章)等法例而被檢控,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刑罰可處監禁七年。

當中建議的入侵性醫療程序包括:

  • 涉及注射的程序, 如: 注射皮下填充劑、A 型肉毒桿菌毒素、美白劑和高濃度血小板血清;以及中胚層療法和減肥針注射等。使用氣壓槍以無針方式注射美容物質的程序也包括在內。
  • 以機械或化學方法在皮膚表皮層以下進行皮膚剝脫
    如: 皮膚剝脫(又稱磨皮、換膚), 涉及以機械或化學方法去除不同皮膚層的組織等。
  • 高壓氧氣治療
    這程序有時會以不同名稱作招徠, 如「氧氣艙」, 其實是一種治療例如減壓病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的療法。此程序不應被當作一種美容程序來施行。

以上醫療程序只應由註冊醫生施行。

給美容服務提供者的忠告:
如果你不是註冊醫生, 請勿進行上述醫療程序。 你應建議你的顧客向註冊醫生求診。只有註冊醫生才合資格進行醫療評估, 以評定你的顧客是否適宜接受某項程序, 和處理在程序進行時及其後有機會出現的併發症 。視乎每宗個案的事實和證據而定,如你不遵照此意見而進行相關醫療程序,你可能 因 犯《醫生註冊條例 》(第 161 章 )而被定罪。

給市民的提醒:

  1. 接受美容程序前,緊記要求索取有關程序的細節,包括程序將會用甚麼儀器和物料;
  2. 確保自己明白與程序相關的潛在風險和併發症;
  3. 要求施行程序者提供姓名、資歷和施行該程序的經驗等資料;
  4. 凡涉及上述入侵性醫療程序, 只應由註冊醫生施行;
  5. 如你被美容服務提供者轉介至一名醫生以施行美容程序,緊記要求美容服務提供者以書面形式提供醫生全名。全港註冊醫生的名單可於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網頁查閲 (http://www.mchk.org.hk/doctor/index.htm);
  6. 慎防有問題的宣傳手法及推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