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7月 7日
近日,香港發生一宗疑似無牌行醫的嚴重事件,一名25歲菲律賓籍女子接受美白針注射後,出現敗血症症狀,被送往深切治療部治療。衞生署已介入調查,並將案件轉介警方處理,提醒市民切勿接受非專業醫護人員的治療,特別是靜脈注射。
事件詳情:
調查進展:
衞生署於7月6日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 受害人拒絕提供注射確實地點及進行注射的人士資料;
衞生署懷疑涉及無牌行醫,已將個案轉介警方調查
穀胱甘肽(GSH)介紹:由穀胺酸、半胱胺酸與甘胺酸連結而成; 功效包括改善皮膚光澤、修護細胞、保護肝臟、解毒等; 在食品工業中有多種應用
衞生署呼籲:
此事件再次展示了無牌行醫的嚴重危害,提醒香港市民在追求美容效果時須謹慎行事,選擇合法註冊的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進行治療。同時,也反映出對美容行業監管的重要性,相關部門應加強執法力度,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相關報導轉自 Source: https://www.stheadline.com/article/3112110/25歲菲女敗血症入ICU揭有人無牌行醫打美白針-衞生署轉介警方調查
學會提醒, 任何人士本身如非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 便不應施行應由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施行的醫療程序, 否則可能會因觸犯《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及《牙醫註冊條例》(第156章)等法例而被檢控,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刑罰可處監禁七年。
當中建議的入侵性醫療程序包括:
以上醫療程序只應由註冊醫生施行。
給美容服務提供者的忠告:
如果你不是註冊醫生, 請勿進行上述醫療程序。 你應建議你的顧客向註冊醫生求診。只有註冊醫生才合資格進行醫療評估, 以評定你的顧客是否適宜接受某項程序, 和處理在程序進行時及其後有機會出現的併發症 。視乎每宗個案的事實和證據而定,如你不遵照此意見而進行相關醫療程序,你可能 因 犯《醫生註冊條例 》(第 161 章 )而被定罪。
給市民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