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長警告: 規管美容醫療或致公眾誤解 強調現行法例已足夠

2023年11月29日

近日,香港出現了與美容院消脂針注射療程相關的膿腫分枝桿菌感染群組,引發社會關注。對此,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回覆立法會議員林哲玄的質詢時,就規管美容業進行醫療程序的問題作出了回應。

盧寵茂表示,針對美容業施行醫療程序的規管並不能有效預防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他指出,這樣的規管反而可能會導致公眾產生錯誤的印象,誤以為政府允許美容業界進行醫療程序。

盧局長強調,目前的法律框架已經足以應對這類問題。他解釋,警方已經與衞生署合作,就涉嫌無牌行醫的案件展開調查。衞生署將繼續為警方的調查工作提供專業支援。

盧寵茂指出,這類事件通常涉及兩種情況:非醫護人員進行醫療程序,或醫護人員違反相關專業守則進行醫療程序。他強調,這些行為在現有的規管架構下都是受到管制的。

這一回應反映了政府對美容業進行醫療程序的立場:

  • 現有法規足夠:政府認為現行的法律和規管架構已經能夠處理美容業非法進行醫療程序的問題。
  • 避免誤導公眾:政府擔心增加對美容業的規管可能會給公眾帶來錯誤信息,讓人誤以為美容業可以合法進行醫療程序。
  • 跨部門合作:警方和衞生署正在密切合作,調查和處理相關案件。
  • 強調專業性:政府重申只有合格的醫護人員才能進行醫療程序,並且必須遵守相關的專業守則。

盧寵茂的這番言論引發了公眾對美容業界和醫療監管的討論。一些人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對美容業的監管,以保障消費者安全。另一些人則支持政府的立場,認為現有法規已經足夠,關鍵在於嚴格執法。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顯示了消費者在選擇美容服務時需要格外謹慎,尤其是涉及侵入性程序的服務。同時,也提醒美容業界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逾越其業務範圍進行醫療程序。

最後,盧寵茂的回應也反映了政府在處理這類複雜問題時的謹慎態度,既要保障公眾安全,又要避免過度規管帶來的負面影響。未來,政府、業界和公眾如何在美容和醫療的灰色地帶中取得平衡,將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話題。

 

相關報導轉自 Source: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66686/即時-港聞-盧寵茂指規管美容業施行醫療程序無助於預防事故-或反致公眾錯覺

學會提醒, 任何人士本身如非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 便不應施行應由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施行的醫療程序, 否則可能會因觸犯《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及《牙醫註冊條例》(第156章)等法例而被檢控,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刑罰可處監禁七年。

當中建議的入侵性醫療程序包括:

  • 涉及注射的程序, 如: 注射皮下填充劑、A 型肉毒桿菌毒素、美白劑和高濃度血小板血清;以及中胚層療法和減肥針注射等。使用氣壓槍以無針方式注射美容物質的程序也包括在內。
  • 以機械或化學方法在皮膚表皮層以下進行皮膚剝脫
    如: 皮膚剝脫(又稱磨皮、換膚), 涉及以機械或化學方法去除不同皮膚層的組織等。
  • 高壓氧氣治療
    這程序有時會以不同名稱作招徠, 如「氧氣艙」, 其實是一種治療例如減壓病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的療法。此程序不應被當作一種美容程序來施行。

以上醫療程序只應由註冊醫生施行。

給美容服務提供者的忠告:
如果你不是註冊醫生, 請勿進行上述醫療程序。 你應建議你的顧客向註冊醫生求診。只有註冊醫生才合資格進行醫療評估, 以評定你的顧客是否適宜接受某項程序, 和處理在程序進行時及其後有機會出現的併發症 。視乎每宗個案的事實和證據而定,如你不遵照此意見而進行相關醫療程序,你可能 因 犯《醫生註冊條例 》(第 161 章 )而被定罪。

給市民的提醒:

  1. 接受美容程序前,緊記要求索取有關程序的細節,包括程序將會用甚麼儀器和物料;
  2. 確保自己明白與程序相關的潛在風險和併發症;
  3. 要求施行程序者提供姓名、資歷和施行該程序的經驗等資料;
  4. 凡涉及上述入侵性醫療程序, 只應由註冊醫生施行;
  5. 如你被美容服務提供者轉介至一名醫生以施行美容程序,緊記要求美容服務提供者以書面形式提供醫生全名。全港註冊醫生的名單可於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網頁查閲 (http://www.mchk.org.hk/doctor/index.htm);
  6. 慎防有問題的宣傳手法及推廣策略。